“双 11”合并付款现“刺客”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5版 聚焦
·“双 11”合并付款现“刺客”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5 聚焦 2025.11.4 星期二

消费者遭遇价格倒挂 平台规则暗藏玄机
“双 11”合并付款现“刺客”
  2025年“双11”大促购物高峰开启,叠加国补政策与平台满减优惠,本应成为消费者“薅羊毛”的黄金期,但部分消费者却陷入“合并付款比分开买更贵”的怪圈。多名消费者反映,10月20日晚8点在支付尾款时,发现将已支付定金的商品与未支付定金的商品合并付款总价竟高于单独支付,平台优惠规则的复杂性引发广泛质疑。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王钰

爆料
合并支付多花百余元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本来想图省事一起付了,结果差点多花200多块钱。”消费者小林(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惊魂”一刻。
  10月20日晚,小林准时登录电商平台,准备支付两件已支付定金的商品尾款和加购的一些非预售的生活用品。在购物车页面,系统清晰地显示了每件商品享受平台立减和店铺优惠券后的预估价格。当她全选将商品准备合并支付时,系统计算的需付尾款总额为1500多元。
  “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我之前粗略算过,应该没这么多。”出于个人消费习惯,小林决定尝试分开付款。她先将其中两件商品合并支付,结算后再支付剩余的几件商品。令人惊讶的是,两笔付款加起来最终实际支付的总额仅为1300元左右,比一次性合并付款节省了近200元。
  “这太不合理了!合并付款本应更方便,谁能想到平台还会‘暗中加价’?”小林感到既庆幸又气愤,“如果当时我没留意,这个亏就默默吃下了。”

揭秘
价差为叠加计算缺陷
  为何会出现“合并反而更贵”的反常现象?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后得知,核心问题集中在优惠规则设计和系统计算逻辑两大层面。
  据电商运营师李先生分析,今年各大平台不再延续“跨店满减+店铺券+品类券+会员券”的多重优惠体系,而是直接“立减”,88VIP用户则可以领取多张优惠券与商品的立减叠加使用,但不同优惠的使用门槛、叠加规则存在差异,合并支付时容易出现“规则冲突”。比如部分店铺券设置了单笔订单满额使用,合并支付后若单店商品金额未达标,券就无法生效,而拆分付款时,单件商品可能刚好满足门槛,反而能享受优惠。李先生透露,2024年“双11”数据显示,34.1%的26-29岁消费者因错误合并支付损失了约15%的优惠权益,今年出现合并付款更贵的现象也在预料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优惠规则的复杂性背后,是商家在大促中的盈利压力。杭州某服饰品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双11”期间的所有优惠均由商家承担,平台无额外补贴,头部品牌让利幅度普遍达25%,小型商家甚至面临亏损。“为了符合平台满减要求,部分商家只能设置复杂的优惠规则,间接导致了合并支付时的规则冲突。”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台虽对“双11”价格有管控,但未建立完善的优惠计算审核机制,导致规则漏洞被放大。“平台主打‘简单直降’,却在实际操作中设置复杂门槛,既违背了促销初衷,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说法
下单付款前请精算
  记者在咨询淘宝官方客服后了解到,购物车和商品详情页面展示的价格,是抵扣该商品当下可用的官方立减、店铺优惠、品类购物券、红包(含消费券)、淘金币等资产后的价格。若优惠已使用或到期,或合并下单优惠分摊,价格会发生变化。
  那么,“合并付款比单独付款更贵”等此类现象,平台是否该向消费者进行规则解释?面对复杂的优惠规则,消费者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璐璐表示,平台对复杂优惠规则负有法定的解释与信息披露义务。消费者与电商平台、商家之间成立商品买卖合同关系,平台作为交易服务提供者及规则制定者,对优惠规则的设计、披露及解释负有法定义务。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对消费者就商品或服务质量、使用方法等问题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平台设计的优惠规则涉及多类优惠(如店铺券、平台立减等)的叠加使用门槛及计算逻辑,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实际支付金额,属于与消费者重大利益相关的交易信息。平台若未以显著方式向消费者说明合并支付与单独支付的规则差异,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预估支付成本,则违反了信息披露的“真实、全面”要求。
  《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优惠规则作为交易服务信息的核心内容,其复杂性及潜在的“合并支付价差”风险,属于消费者行使选择权时需要知悉的关键信息。平台若未对规则漏洞(如合并支付时店铺券因未达门槛无法使用)进行提示或解释,导致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经济损失,实质上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平台作为规则制定者和技术服务提供者,对优惠规则的设计缺陷及计算逻辑漏洞负有主动解释义务,应当向消费者说明合并支付与单独支付的规则差异、优惠叠加限制等关键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张璐璐提醒消费者,面对复杂的优惠规则,可主动要求平台及商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留存关键交易信息,避免权益受损。平台应当以法律为底线,以诚信为准则,主动解释复杂规则并优化系统逻辑;消费者则应增强权利意识,通过主动询问、留存证据、依法维权等方式,切实保障自身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