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声讲出“我的消费维权故事”②
讲述人:小菜(网友昵称)
2024年10月10日,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则配音兼职的宣传文案。联系文案博主后,对方邀请我先关注微信公众号,再根据公众号提示添加好友。在微信聊天中,对方告诉我,即使零基础也能参与试音,还可以“免费学习”。
“真的可以免费听课吗?”面对我提出的问题,对方回复说:“不收费,你试听一节课就知道了。”还给了我一个网址链接。
于是我放松了警惕,点击链接进入直播间试听了一节配音公开课。我发现这节课全程确实是免费的,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课程结束后,授课老师便说起了收费的事情。
之前和我微信联系的那人说,试音肯定不收费,但学习是需要收费的,“你不参加培训怎么掌握配音技巧啊?你放心好了,参加培训后就可以给你提供兼职。”
见我犹豫不决,对方便说“仅有六个优惠名额”,催促我抓紧时间报名买课。然后告诉我,课程总价5760元,可以分期支付课费,每个月只需要交480元就可以了。并且一再告诉我说,“你担心啥嘛?你每个月兼职赚的钱,交完每月学费还有剩!”
在对方多次通过微信语音通话的方式催促后,我被说得头昏脑胀,稀里糊涂就购买了课程,想着反正每个月都能做兼职,而且分期付款算下来金额也能接受。随后,对方给我发了一个学习保障合同的链接地址。我大致看了一下合同内容,没发现有啥不妥的条款,于是就完成了签署。事后回想起来非常后悔,当时为啥这么轻率就签了这份暗藏贷款巨坑的合同啊!
签完合同之后我马上听了一节课,我发现与免费试听课相比,收费课程质量反而极差,当场要求退课。但收费“老师”说,只能退第二阶段未交付的课程,第一阶段的课程已经全部发到我的电子邮箱里了,“如果退课必须支付第一阶段的课程4000元。”
听到要支付这么多费用,我当时就懵了!我还是学生,兼职都还没开始就要出4000元?!在我提出质疑后,对方说:“这是合同早就约定好了的,你也签字确认了!”
于是我一再恳求对方,希望能取消我的分期付款并解除合同。但对方态度强硬,说我的退课要求属于违约,不仅要承担4000元课程费,还要赔偿2000元违约金,不然就起诉我。
到这里,我才发现上当了。赶紧在网上搜这家公司,果然发现很多人说它“就是骗子公司”,用质量极差的课程来骗学生的学费。
我很害怕,将此事告诉了父母。但父母一时也想不出办法,只能让我先不理会对方。我冷静下来后,找到之前签协议的链接一看,才发现我签的不只是一份合同,而是签了课程服务合同、委托扣款合同和课程交易确认表。并且合同内容也是我委托他们帮忙贷款和扣款,原来从签订合同时,我就已经陷入了“培训贷”的巨坑里!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对方不间断地发短信恐吓我,说要起诉我、要让我上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更让我害怕的是,因为我在签合同时留了父母姓名和联系电话,他们甚至还给我父母发短信骚扰。
我不知道该如何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尝试通过互联网搜索各种消费投诉平台寻求帮助,不管有没有回应,我都坚持搜到一个平台就发一份求助信息。
今年4月初,一位自称是消费质量报的记者联系我说,“我们收到你的投诉了,希望能帮助到你!”当时我可激动啊,我的坚持总算出现曙光一丝了。
面对我讲述的经历,这位记者一边安慰我,一边详细询问和记录我的遭遇和诉求。记者告诉我,消费质量报是四川省消委会(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省级组织)授权的消费维权机构,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消费纠纷调解、联系职能部门协调和邀请律师支招等多种途径帮助消费者维权。
后来,记者向我透露,已经有超过10位和我有类似遭遇的各地大学生向他们报社提交了投诉信息,已经把这些投诉信息整理好转交给省消委会,得到了省消委会的高度重视,经过调查核实,省消委会和报社联合发布了“2025年第1号消费警示”,并将被诉企业的信息公示到了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上。
再后来,经记者推荐,我接受了央视新闻的采访,再次讲述了我的遭遇……
可是,我的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啊!
记者安慰我说:“省级消委组织、我们和央视等新闻媒体都在关注这件事,相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9月17日,我接到了一位自称是被诉企业所在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我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经过联系处理,困扰我近一年的“培训贷合约”终于解除!
写到这里,我对帮助到我的消委组织、新闻媒体表示感谢,也希望其他同学的投诉都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