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装备科技城德阳的产业版图上,质量强市战略正释放出磅礴动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稳居全省前列,2024年位列第三,并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2025年,德阳荣获省政府效能评价、质量强省建设、建筑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贸易结构优化、消费品质提升、林草生态保护、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21项2024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
这座以装备制造而闻名的城市,正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遵循,通过党政统筹、强链赋能、品牌引领、基建支撑四轮驱动,全面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书写着“以质取胜、以质兴城”的时代答卷。
党政统筹谋全局
构建质量发展强磁场
质量兴则城市兴,质量强则经济强。德阳始终将质量工作置于战略全局的枢纽地位,以高位谋划凝聚起全市上下协同共进的磅礴力量。德阳市委、市政府整合设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质量强市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创新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县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将质量发展责任层层压实、任务件件落实。
政策引领是质量强市的关键支撑。在全省率先以两办印发《德阳市质量强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未来五年德阳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产业质量提升到品牌培育、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监管体系完善,全方位为质量强市战略落地提供政策保障。《加快推进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对新获批的国省质量奖,分别给予100、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天府名品”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全域推进让质量发展根基更牢。市、县两级同向发力,分管副市长多次主持召开质量强区(市、县)工作推进会,形成“市级统筹、区县落实、全域共进”的生动局面。其中,2个区(市)成功入选四川省质量强县(市、区)培育名单,旌阳区更是以质量为翼,实现县域经济百强区排名上升两位,位列第93位,成为质量强县建设的鲜活范本。从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区县层面的具体实践,德阳已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质量发展推进体系。
强链补链提效能
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
作为全国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德阳深知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3+1”主导产业为抓手,一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让新质生产力在质量赋能中加速成长。
产业链培育精准发力。德阳制定重点产业链培育方案,整合提升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强化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赋能,构建“产学研检用一体”的强链模式。聚焦优势产业实现集群集链发展,强化“3+10+2”重点产业链调度,组建全省高端能源装备产业联盟,成功举办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等6个国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势崛起,新型工业母机等5个产业新赛道加速成型,其中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产值突破3500亿元,成为西部装备制造产业的“压舱石”。
创新驱动筑牢质量根基。2025年首次上榜《科技城百强榜》位列全国第39名。依托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296个国省级创新平台,德阳聚焦高端发电装备、油气装备、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5兆瓦/50兆瓦自主重型燃机、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等“大国重器”相继问世,近三年600余个重大装备获国省首台(套)认定,彰显“德阳制造”的硬核实力。
数字转型赋能质量提升。德阳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760户规上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培育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国家5G工厂12个,“5G +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9个,均居全省首位。“智能+质量”的升级模式,正成为德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流选择。
品牌引领树标杆
打造质量竞争金名片
品牌是质量的载体,质量是品牌的内核。德阳以政策为支撑、以活动为纽带、以培育为抓手,全面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让更多“德阳品牌”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政策体系保驾护航。德阳市《加快推进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实施工业、农业、文旅、消费等八大领域行动,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从资金支持、人才培育、技术创新等多维度为品牌建设赋能。今年以来,已开展质量强企经验交流活动20余次、企业质量培训30余次,推动质量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德阳市在质量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捷报频传,不仅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中国工业质量标杆,还涌现出7个省级工业质量标杆和7个“天府名品”品牌标识授权产品。此外,3家企业入围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名单。今年9月,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也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彰显了德阳市在质量品牌培育方面的硕果累累。
企业转型成效显著。四川德赛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共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石碧院士团队的成果,在皮革化工赛道持续创新,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形成和绿色高新精细化工技术的转化示范。三星堆博物馆则通过标准化研究,让文物保护利用走向规范化发展,相关标准研制已纳入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合作框架。从工业制造到文化旅游,德阳的品牌建设正实现多领域全覆盖,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基建升级优服务
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质量基础设施是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德阳围绕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面、服务高效、资源共享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让优质服务直达企业需求“最后一公里”。
服务平台集聚发展。40家检验检测单位联合成立德阳市检验检测联盟,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重型装备专业委员会落户德阳,国家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四川)高标准建成,构建“联盟+专委会+国检中心”三位一体专业服务矩阵。这些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精准检测、标准制定等服务,更成为产业质量提升的技术高地。
“一站式”服务破解难题。依托国检中心建成的德阳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形成“一体两维三支撑”服务模式,同步在全市设立15个服务站点,实现部门、机构、行业与企业间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业务贯通。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服务企业12130家次,解决质量难题100余个,为企业节约成本800余万元,成为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向融合的重要纽带。
标准引领能力持续增强。标准堪称质量的“度量衡”,德阳始终将标准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市企事业单位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186项、行业标准229项,发布现行有效德阳地方标准20项,2户企业获评“企业标准领跑者”。“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能源装备)标准化试点”“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城市”“德阳市口腔医院医养结合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考评验收。
全面管控守底线
织密质量安全防护网
高质量发展既要追求“高线”,更要守住“底线”。德阳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抓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用严格标准和科学手段守护人民群众权益与市场秩序。
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覆盖。全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获证组织达2513家、证书2565张,绿色建材认证获证组织64家、证书129张,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获证组织140家、证书140张,位列全省第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获证组织187家、证书188张,位列全省第三。从工业产品到食品安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企业规范运营的“催化剂”。
智慧监管提升防控效能。旌阳区创新构建“1+6+N”智慧监管系统,接入视频源2000余个,实现专利年费提醒、品牌保护提示等预警服务1000余次,以科技手段提升质量安全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这种“智慧赋能+精准监管”的模式,正逐步在全市推广,为质量安全筑牢技术防线。
质量安全成效彰显。得益于完善的监管体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德阳近三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和消费者维权群体性事件,未出现重大负面舆情。从生产车间到消费市场,从工业制造到民生服务,质量安全已成为德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装备制造的硬核突破至服务业的标准跃升,从品牌培育的璀璨绽放至质量安全的稳固基石,德阳以质量强市战略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的德阳,正以全国百强城市为崭新起点,持续深化质量改革创新,让质量成为驱动城市腾飞的核心引擎。未来,这座中国装备科技城必将以卓越质量、至高标准、强劲品牌,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铸就新的辉煌,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易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