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诚邀八方游客过“双节”“锦绣天府·安逸市集”亮相成都春熙路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5版 关注
·四川诚邀八方游客过“双节”
·“锦绣天府·安逸市集”亮相成都春熙路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5 关注 2025.9.30 星期二

展示四川文旅国庆期间50余个新场景、45条新主题游线
“锦绣天府·安逸市集”亮相成都春熙路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王钰
  9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锦绣天府·安逸市集”在成都春熙路启幕。
  作为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的主场活动IP,本次市集以“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消费焕新”为主线,联动省、市相关文旅融合产业链龙头企业,聚焦“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领域,将春熙路化作露天开放式文旅剧场,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幅“一步一景一画卷”的现代流动文旅消费长卷,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领略锦绣天府的魅力,带走安逸四川的独特记忆。

开篇即惊艳
千年市井文化“活”起来
  市集开篇的“蜀市长卷”与“新十二月市”板块,瞬间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千年之前。“蜀市长卷”以《锦城市井图》为核心,定格了唐代蜀地庙会、花会、灯会、采桑、芙蓉、濯锦、织锦、酿酒等八大市井景观,每一处画面都细节满满,仿佛让人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古代蜀地的繁华市井生活。
  “新十二月市”则重点呈现了药市和酒市,联动川内知名商家入驻,通过实物展示、现场体验等方式,让千年市井文化“活”在了当下的街巷中。市民游客不仅能了解到药市、酒市的历史渊源,还能近距离接触各类特色药材与美酒,沉浸式感受传统市井文化的独特韵味。

多元板块齐发
“沉浸式”看遍文旅融合亮点
  抵达“蜀道寻秘”板块,剑门蜀道徒步精华之旅、三国蜀汉风采之旅等特色线路在此集中呈现,串联起广元全域、巴中全域、达州全域等7市37个县(市、区)。活动当天上午,舞台上精彩上演了《三国演义》中惊心动魄的“剑门之战”,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将现场观众带入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蜀道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精巧的亭台中,经典川剧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艺漫天府”区域重点推介了剧场观演、展馆观展、沉浸式演出等艺展类文旅消费产品。中心舞台上,经典川剧《芙蓉仙子》与春熙路的游客现场互动展演。据悉,该剧1980年首演以来,已在海内外演出超四千场,是川剧“走出去”的代表作,此次演出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而舞台右侧的“入画互动区”更是人气爆棚,这里复刻了一幅老成都街景画框,身着旗袍的演员不时“破框”表演,游客们也纷纷走入“画中”合影,化身“剧中人”,体验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感受沉浸式文旅场景带来的独特乐趣。
  “赛动四川”板块以赛为媒,推动体旅深度融合。市集以NBA、川超等顶级赛事为核心,将赛事活动与文旅资源巧妙串联,解码“跑遍四川”“游遍四川”等自主IP赛事背后的山水基因,让每一场赛事都成为引客入川的流动窗口。活动现场,中国女篮球员刘禹彤的亮相引发阵阵欢呼。她现场进行投篮表演,并与球迷亲切互动,让工作日的春熙路活力满格,充分展现了体育赛事与文旅结合的强大吸引力。

“圈粉”青年群体
四川文旅发布多种新潮玩法
  “少必入川”板块精准聚焦年轻群体需求,将“玉林路”“小酒馆”等年轻人热爱的打卡场景搬到了春熙路。该板块围绕看演出、观展览、骑绿道、追动漫游戏、乐时尚、看熊猫、品美食、拍短剧、创新创业等年轻态核心产品,发布了人文成都、艺术成都、烟火成都、活力成都、时尚成都、生态成都等街头漫步线路。文明乡村沃野千里,烟火成都尽在眼前,让年轻人感受在“家门口”体验城市多样魅力的耍法。
  “蓉城喜事”板块充满了浪漫甜蜜的氛围,以成都为核心,联动甘孜、南充等地,集中呈现了锦江区“1.314 爱情专线”、武侯区“爱转角”等20余个浪漫街区,推出了合江亭、交子公园爱情阶梯等十大爱情地标,并发布了“情定川西”等4条婚恋主题线路。这些,都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四川见证浪漫时刻的理由。此外,板块还设置了“爱的永恒信物”文创展区、“天府之约共享甜蜜”漂流瓶互动装置以及囍字打卡墙,市民游客纷纷在此驻足,留下属于自己的甜蜜纪念,奏响了巴蜀浪漫的“全城热恋”乐章。
  “首发锦江”则以成都市锦江区为推介载体,充分展示“游西部,玩成都,住锦江,购春熙”的消费活力。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武侯祠、散花楼等成都地标榫卯模型,亲手体验匠心咬合的智慧,感受传统建筑工艺的独特魅力;还能近距离感受越野跑装备、IP首发等创新品牌的活力。
  据了解,本次“锦绣天府·安逸市集”共展示了四川文旅国庆期间的50余个新场景、45条新主题游线。通过可触摸、可体验、可带走的场景文化,成功链接了传统与当代、艺术与生活,打造出更具文化温度、创新活力与热辣人气的文旅消费场景,为国庆期间四川文旅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化和旅游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