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障游客安全安逸游四川“超级川观”焕新上线“娃哈哈”商标风波给品牌传承敲警钟休刊启事
查看本版大图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1版 要闻
·全力保障游客安全安逸游四川
·“超级川观”焕新上线
·“娃哈哈”商标风波给品牌传承敲警钟
·休刊启事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1 要闻 2025.9.30 星期二

“娃哈哈”商标风波给品牌传承敲警钟
□ 郭剑夫
  近日,“娃哈哈集团接班人宗馥莉可能无法顺利使用‘娃哈哈’商标”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从国货品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企业传承的法律问题,更是关乎品牌价值延续、市场信心稳定与产业链协同的系统性挑战。处理此类问题,亟需智慧与远见。
  从法律层面看,商标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其权属问题必须严格遵循《商标法》规定。即便作为家族接班人,宗馥莉若要在经营中使用“娃哈哈”商标,也必须明确其法律授权基础——无论是通过继承、转让,或者是许可的方式取得。若商标登记存在主体不明、共有或质押等权利限制,则即便持有股权,也未必能自然承接商标使用权。此前多家民营企业继承过程中出现商标纠纷,正是由于知识产权安排未及时厘清所致。
  品牌传承绝非简单的法律过户,更关系到市场信心与供应链生态的稳定。娃哈哈作为饮料行业龙头企业,其品牌价值深植于全国经销商网络、供应商体系及消费者信任中。一旦商标使用出现不确定性,极易动摇渠道信心,可能导致经销商观望、团队动荡,甚至竞品趁势扩张。快消行业高度依赖渠道推力,商标问题的背后,实则是整个销售网络能否持续健康运转的问题。比如在经销商眼里,“娃哈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商标,更是“信用凭证”和“协作基石”。一个成熟品牌关联了大量中小企业——从原料供应、包装制造到物流服务,众多企业的经营与娃哈哈订单紧密相关。若商标权属出现波动,将直接影响合作预期,甚至冲击区域经济与就业稳定。
  回顾类似案例,如“红牛”“王老吉”等商标争议都曾导致市场波动、渠道混乱及品牌价值受损。这些教训表明,企业须在传承规划中将商标等知识产权作为顶层设计内容,尽早通过法律程序明确权属,避免事后补救的高成本与高风险。所以,处理“娃哈哈”商标课题,必须跳出家族内部事务的视角,尽快从法律和治理层面厘清权属,通过授权、转让或共同运营等方式达成共识,同时加强与经销商、供应商及消费者的沟通,防止误读与市场恐慌。
  近两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主题都是“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未来”。笔者认为,唯有坚持法治原则、具备全局视野,同时尊重经销商、合作方及消费者的利益,像娃哈哈这样的国货才能在代际更替中实现品牌的长期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