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17日晚在成都市圆满闭幕。过去11天里,主办方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赢得了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在体育消费方面,本届世运会创造了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历史新高,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1票激活N场景
世运会购票观赛人次超22万
“在这11天里,成都不仅仅是一座主办城市,它更是一个‘家园’——体育成就与文化交流并行绽放的地方。”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对本届成都世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感谢你们打造了一届令人难忘的世界运动会。”汤姆·迪伦表示,成都世运会精细的赛事组织和周到的服务保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赛人员沉浸式体验中国书画、蜀绣、皮影、竹编、剪纸……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在世运村里。成都世运会不仅呈现了精彩的赛事,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据悉,成都世运会期间,参赛人员和市民游客累计3万余人次参加世运广场活动,运动员、嘉宾累计2500人次参与城市文化体验活动。
精彩的赛事也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数据统计,本届世运会超22万人次购票观赛,体操、泰拳、武术等多个场次“一票难求”。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向全球观众呈现了最高水平的精彩比赛。
据介绍,2025年以来,成都举办世运会相关活动1200余场、国际和全国性体育赛事40余项。大力发展“票根经济”,实施“1票激活N场景”行动,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自世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超5000场次,市民参与新兴潮流运动项目的占比提升至18%,带动全市体育人口突破980万人,市民体质总体达标率突破95%。
世运会落下帷幕也为成都留下了丰厚的“世运遗产”。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都市副市长许兴国表示,赛后,7个临建场馆继续用于体育锻炼,采购的器材设备将统筹用于体育人才培养、全民健身等。
市场开发收入创新高
500余款世运会特许商品热卖
本届世运会在文旅市场开发方面也实现了显著突破。
据赛事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专职副部长高怡强介绍,赛事招募了26家赞助企业和33家捐赠企业;特许经营方面共招募48家企业,累计推出16大类共计500余款特许商品;开设线下零售店(点)共计218个,奖牌冰箱贴、吉祥物基础手办、世运轻盈双肩包、运动系列小徽章、“蜀宝游三国”公仔等多款特许商品受到消费者欢迎,上架即售罄。
“成都世运会不仅创造了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历史新高,更重塑了赛事的商业格局。”高怡强表示,在科技赋能方面,就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先后开展4次专场精准对接会,吸引的捐赠企业中科创类企业占比过半,90%以上为“成都造”,拓展赛事科技场景应用的同时,助力城市智慧系统升级。
另据成都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成都相关打卡超670万人次。都江堰、文殊院等历史人文景点,东郊记忆、春熙路等潮流地标,以及世运场馆周边,均成为热门打卡地。观众在观赛之余体验成都城市特色,形成了“观赛+游玩”的消费联动,带动了周边消费增长。
据介绍,赛事期间,成都火锅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52.7%,“看赛事、吃火锅”成为许多游客的标配行程。酒旅行业同样供需两旺,订单量同比增长65.9%,“赛事+旅游”的协同效应显现。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世运会不仅呈现了精彩赛事,更以赛事为支点,有效撬动线上流量向线下消费转化,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为城市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郭剑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