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威远县多管齐下筑牢医保基金“防护网”自贡市开展肉制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山口垭水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天然的饮用水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7版 区域观察·综合
·达州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威远县多管齐下筑牢医保基金“防护网”
·自贡市开展肉制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
·山口垭水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天然的饮用水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7 区域观察·综合 2025.7.29 星期二

达州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达州市市场监管局自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检查生产经营主体6899户次,线下排查问题线索2348条,责令整改1303家,立案查处750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2291公斤,罚没9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5件、其他行政机关11件,移送违纪线索102条。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部门联动实现双向发力
“督导+指导”压实主体责任
  据介绍,今年初,达州纪委系统及早安排部署整治行动,各区县纪委指导同级市场监管系统开展摸排。3月初,达州市纪委派驻局纪检组会商市市场监管局,现场指导、共商整治工作。达州市市纪委机关、达州市监察委员会、达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达州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达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纪委成立10个工作组分片、市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挂包各县(市、区)整治工作,市县两级纪委、市场监管组成联合工作组,下沉一线排查问题、挖掘线索。
  期间,先后召开 4次专题调度会推动工作。达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科室指定专人每周开展综合督查,主要领导定期调研,发现交办问题51个,限时属地跟踪整改。指导督促区县局建好“四个台账”,即问题排查台账、问题整改台账、案件办理台账、线索移交台账,实现监管过程全闭环。将整治推进情况纳入每半月行政办公会专题调度,一对一约谈“未破零”单位。目前,达州整治行动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问题移交数、案件查办数、典型案例数均居全省第一。

综合施策治理无死角
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据了解,达州市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整体谋划,组织“进场镇、进村社、进农户”活动,开展科普讲座、录播短视频;以“聚焦3·15”为主题,市县、部门、代表委员、纪委监察“四联动”开展“你点我检”,印发《农村食品专项监管抽检方案》,发放点检卡5000余张,抽检食品924批次,处置不合格样品25个;发布违法线索征集公告8个,制作发布手册、海报、图解、视频等宣传产品17个。
  联查农村猪、牛肉市场,摸排重大注水牛肉等案件线索,捣毁窝点1个,刑事羁押多人。万源市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无证经营并虚假标注案,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发布为典型案例。农村食品专项整治阶段性实现了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点面开花。6月份,承办全国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在达州举办,高位推动了农村食品的综合治理。推动农村食品阳光监管,利用“摄像头+AI+大数据”技术,覆盖学校养老机构食堂、火锅串串店、餐饮外卖、肉制品生产经营等5000余个重点场所。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成效
协调部门推进源头治理
  专项行动期间,突出过期变质、未经检验检疫、经营资质等重点问题,达州印发《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机关协同基层工作制度》《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全链条办案机制》等机制规范9个,全省率先出台《达州市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实施方案》。聚焦“5条鱼”“3棵菜”“1个果”,开展问题农产品专项整治,落实种养殖源头“一品一策 ”,摸排主体1842家,不合格通报协查28次,整改不规范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117家。
  由于农村食品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多散小偏,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监管难度较大。针对这些情况,该专项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强化问题排查,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案件查办,形成有力震慑;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
  同时,协调部门推进源头治理,把好食用农产品质量产地准出关。推动教育、民政部门落实学校、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一老一小”吃得放心。强化行纪、行刑、司法等衔接,严查重处非法添加、走私、“黑窝点”等影响大、危害重、关注度高的大案、要案。充分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办统筹作用,持续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同步压实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李朝维李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