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雷行动2025”启动以来,巴中市市场监管系统全面落实省市场监管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守底线、护民生、保安全、促发展”行动主题,以春节、“3·15”为重点时节,聚焦七大整治重点,精心组织动员、周密安排部署、扎实推进落实,守住了市场监管安全领域底线,把稳了民生领域“权益线”。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90件,总案值超62万元,罚没近288万元。
强化市县联动
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
制定印发《巴中市“春雷行动2025”实施方案》,建立起党政分管领导调度、市场监管部门主抓落实、其他部门全力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设立“春雷行动2025”办公室,由分管执法稽查工作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从执法稽查科室抽调3名业务骨干专班办公,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督促落实。同时,以四川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为实施载体,以“市县乡三级同时出动”为原则,按照一定比例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183个,检查人员168名、检查小组42个,并随机匹配检查人员后期进行廉政回访、跟踪问效。行动期间,市县党政分管领导累计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9次,召开“春雷行动2025”工作会4次,发出工作专报7期。
强化部门合作
深入开展“1+N”联合执法
与市公安局共同出台《食品药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规范线索管理与闭环,加强线索分析研判,加大线索核查力度,突出在重点线索核查上见成效,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新机制。以构建“大市场、大监管、大执法”为目标,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原则,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及周边市县建立“五互四联”长效机制(信息研判互助、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执法成果互享;联席会商、联办案件、联合宣传、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切实提升执法效能。行动期间共开展执法协作184次,移交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等案件线索9条,移送司法机关并经司法机关立案案件2件,被省市场监管局挂牌督办1件。
强化分线作战
深入开展七大领域整治
严格对照七大领域整治主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效果导向,充分发挥执法“拳头”和“利剑”作用,切实查处各领域违法行为。其中整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183件,案值1.49619万元,罚没14.6032万元;整治药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60件,案值5.205万元,罚没79.171万元;整治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 46 件,案值9.528万元,罚没9.5322万元;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16件,案值0.15万元,罚没0.69万元;整治知识产权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14件,案值44.9312万元,罚没7.09万元;整治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7件,案值0.108万元,罚没0.76万元;整治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64件,案值0.853万元,罚没176.1495万元。
强化以民为本
深入开展服务型执法活动
组建1个专项督导组,以案件查办、案件录入、大要案督办、宣传报道为“春雷行动2025”专项督导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聚焦服务型执法机制实施、案件查办质效、执法行为规范落实等关键环节,通过调阅资料、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点对点”为基层一线执法人员释疑解惑,确保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服务型执法的十条措施》执行,坚持严厉打击与规范提升并举为原则,聚焦“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严格“在执法检查中精准普法、在案件办理中加强执法指导、在事后回访中跟踪帮扶”要求,积极运用探索“企案快办”“容错期”服务型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严格落实不予、免于、减轻、从轻、从重处罚“一目录五清单”,深入践行执法为民理念。行动期间,累计开展督导5次,全市适用于“首违不罚”不予立案85件,对61件案件不予处罚,依法免除罚款金额60.8万元。
强化多点发力
深入开展高频率宣传活动
紧抓元旦、春节、“3·15”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设置横幅、制作展板、发放宣传折页、展示假冒伪劣商品、发布消费提示警示、云MAS短信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广大市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小知识等,引导其主动参与“春雷行动2025”。调动市县市场监管所、村组干部,食品劝导员、特邀社会监督员、行业协会各方力量,通过“专员+全员”“执法人员+网格员”联动,结合日常监管、专项执法检查、安全领域隐患排查等,前往社区、市场、学校、企业等地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引导经营者诚信合规经营、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灵活运用门户网站和新兴媒体优势,主动营造浓厚氛围。行动期间,发布安排部署、执法缩影等相关信息124条,曝光典型案例3批18件、开展以案说法6期6件、制作发布执法微视频5期。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白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