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未完,机构先倒。”近日,成都一家知名早教机构疑似跑路,引发风波。消费者爆料称,位于成都万象城商圈的高端早教机构“BBunion家庭中心”(下称BBU早教)突然撤店关门,引起众多家长愤怒与不满。据爆料人介绍,这家号称“成都早教界爱马仕”的机构,如今已大门紧闭,部分店内设施被搬离,这让众多预先充值会员并购买课程的宝妈们措手不及,面临经济损失。
那么,BBU早教此番举动意味着什么?消费者们购买的课程如何处理?记者对此展开了走访调查。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聂行何馥君
A
爆料
早教突然闭店,课程费难追回
“我给孩子交了近万元的课程费,结果课还没上完,早教机构就关门了!”成都消费者李女士最近十分郁闷。李女士告诉记者,一位朋友向她介绍BBU早教的环境和师资都不错,又是个连锁品牌,于是给孩子报了名,结果才上了几节课机构就关门了。
除了李女士外,还有不少家长在BBU早教为孩子交了更为高昂的课时费。宝妈小花(化名)告诉记者,2024年3月,她在这家早教机构购买了价值3万元的68节课时包。当孩子上了大部分课程后,该机构销售人员向她推销“双11”优惠活动,于是她又购买了价值6万元的课包,共128节课。2025年1月,该机构以翻新装修为由告知家长停课,后面就收到了机构跑路的消息。“其实在续费之前,我担心买那么多课如果机构跑路损失会很大,还特意去万象城咨询了BBU早教的续租情况,当时对方告知租期是到2025年底,我才放心充值的,结果事实却是租金只交到了2024年底,我被彻底欺骗了。”小花无奈地说。
记者了解到,很多家长选择BBU早教,是因为该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和高端定位。在万象城这家BBU早教突然闭店后,部分家长联系到了该机构的工作人员,而对方提出的“半价退款+玩具补偿”初步方案,实施进展十分缓慢。
根据家长统计,这家机构未完成的课时费用累计高达数百万元,家长们强烈要求对未完成的课时全额退款,但至今无果。目前,约110名家长已组建维权群,虽与万象城及BBU早教工作人员协调,但实质性解决方案仍遥遥无期,家长们的退款之路充满坎坷。
B
调查
门店人去楼空,官网无法打开
2月28日,记者前往成都万象城的BBU早教进行实地探访,看到该门店早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闭。记者询问万象城工作人员得知,BBU早教之前所租门店已到期且并未续租,已于1月中旬搬离。
记者看到,BBU早教在店面门口张贴了公告。其内容显示,该早教中心自入驻万象城以来历经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业绩表现未达预期,决定于2025年1月15日停止经营。记者多次拨打公告上的客服电话均无人接听。
记者在网上搜索“BBunion官方网站”时发现,官网页面已显示为“404”错误,服务器内容已被删除。而天眼查等商业信息查询平台显示,“BBunion”品牌隶属于福建省港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厦门市港英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在全国拥有250余家中心。2022年,因服务合同纠纷,华润置地(成都)发展有限公司就将“BBunion”投资的成都成员企业告上法庭,目前还未结案。其中成员企业还出现了因合同纠纷、劳动争议被起诉,以及经营异常的情况。目前,福建省港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涉及的司法案件多达29起,风险信息58条,涉诉关系15条。
值得注意的是,BBU早教出现的经营异常行为并不是第一次。2021年初,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管局因无法联系到BBU早教在厦门的分公司,而将其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单;同年8月,泉州市港英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旗下的丰泽东海泰禾广场分公司也因同样原因被列入异常,并于2022年6月被注销;随后,港英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泉州城东万达分公司和厦门分公司也相继注销。
C
说法
收集保留证据,预付消费需慎重
该事件中,大部分家长不认同BBU早教“半价退款+玩具补偿”的方案,要求商家全额退款,退款事宜陷入停滞。针对该事件,以及类似的预付式消费纠纷,记者采访了四川博绅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凊。
对于消费者希望早教机构退还全部剩余费用的诉求,李凊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若经营者未按约定提供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按照约定履行或退还预付款。商家单方面提出的退款方案需与消费者协商,若消费者不同意可要求全额退款;若协商无果,消费者可寻求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调解组织的帮助,或向有关部门投诉、提起诉讼。此外,若商家已变更法定代表人,消费者可追加原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连带责任。若商家闭店前存在低价促销吸纳资金、转移资产等行为,可能涉嫌合同诈骗,消费者应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对于预付式消费纠纷频发的现状,李凊提醒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需保持理性和审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强化了预付式消费领域经营者的义务,包括订立书面合同、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履行服务过程告知等义务。同时,条例也赋予了消费者单方合同解除权,并为预付式消费设立了专门罚则,对违规经营者进行处罚。
“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正规机构,查看商家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用记录,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经营稳定的商家。”李凊表示,在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应要求商家明确服务内容、价款费用、有效期、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细节,并警惕“霸王条款”。此外,选择周期短、金额小的套餐也是避免冲动消费的有效方法。在签订合同后并付款后,消费者应索要正规发票,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发票、收据等与经营者的沟通记录等凭证,以备维权之需。
“预付式消费虽然便利,但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应保持警惕、理性消费,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陷入纠纷。”李凊强调道。